非技术人士应了解的不锈钢加工制造术语(上)

不锈钢知识
在不锈钢行业中,专业术语随处可见,如果是非专业技术出身的业外人或新入行的,可以会被那些术语给弄的很迷惑,不知道到底什么意思。本文列出常用不锈钢加工制造术语,以供观摩。

在不锈钢行业中,专业术语随处可见,如果是非专业技术出身的业外人或新入行的,可以会被那些术语给弄的很迷惑,不知道到底什么意思。本文列出常用不锈钢加工制造术语,以供观摩。

活性:在现行条件下,不锈钢表面已经失去了抵抗腐蚀的能力。

退火:通常在冷加工后进行软化热处理以恢复机械加工性或冷成型性。溶液退火溶解沉淀的颗粒(如碳化物,σ相)以优化耐腐蚀性。

奥氏体:原子结构为“面心立方”(fcc)的最小构造块的一个阶段,即立方体的八个角的一个原子,六个面中的每一个的中心。具有这种结构的奥氏体不锈钢包括1.4301(304),具有非磁性。该结构提供了改进的可焊性,成形性和低温韧性。

奥氏体化:马氏体不锈钢硬化/强化热处理的第一阶段。通常在冷却至环境温度后进行回火处理。

光亮退火:在保护性气氛中进行退火处理,以防止表面变色或氧化。在钢厂的钢带(线圈)的光亮退火期间通常使用裂化的氨气。所得的结果为2R (BSEN 10088-2),通常也称为BA。

阴极保护:在更宽的条件范围内提高表面的耐腐蚀性的方法,例如在一些海水应用中的316种类型。广泛使用压电电压法,降低金属表面的电极电位。

氯化物(卤化物):离子由氯(氟,溴,碘)原子形成。在溶液中经常腐蚀。可能是裂缝,点蚀和应力腐蚀开裂等局部攻击机制的原因。

冷工作:在不锈钢的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变形(成形、机械加工),导致不锈钢材料强度和硬度逐渐增加。

腐蚀:从钢表面除去金属原子的电化学过程。不锈钢具有良好的一般耐腐蚀性,但可能会受到局部腐蚀机制的影响,例如缝隙,点蚀和应力腐蚀开裂。

爬行:缓慢的时间依赖性,通常在高于600℃的温度下变形。导致蠕变的应力水平明显低于特定温度的短期防爆强度。

深冲:一种冷成形方法,其中一个片材是通过挤压工具被吸入模具,使深杯或碗的形状。压制的侧壁在拉伸成形期间不会故意变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