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普通钢合金化剂的作用
不锈钢知识钢基本上是铁和碳与某些附加元素合金,在生产过程中合金化是用来改变钢的化学组成,如此可以改善钢材性能或调整性能以满足特定应用的要求。
钢合金化剂的优点:
不同的合金元素各有其对钢的性能的影响。通过合金化可以改善的一些性能包括:
稳定奥氏体:镍,锰,钴和铜等元素增加奥氏体存在的温度范围。
稳定铁素体:铬,钨,钼,钒,铝和硅可以降低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这导致钢中的碳化物的量增加并且降低了存在奥氏体的温度范围。
硬质合金成型:许多次要金属,包括铬,钨,钼,钛,铌,钽和锆,形成强硬的碳化物,在钢中增加硬度和强度。这种钢通常用于制造高速钢和热加工工具钢。
石墨化:硅,镍,钴和铝可以降低钢中碳化物的稳定性,促进其分解和游离石墨的形成。
共析浓度的降低:钛,钼,钨,硅,铬和镍均低于共析碳的浓度。
提高耐腐蚀性:铝,硅和铬在钢表面形成保护性氧化物层,从而保护金属免受某些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普通钢合金化剂:
以下是常用的合金元素及其对钢的影响(括号中的标准含量):
铝(0.95-1.30%):脱氧剂。用于限制奥氏体晶粒的生长。
硼(0.001-0.003%):提高变形性和切削性的淬透性试剂。硼被添加到完全杀死的钢中,只需要非常少的添加才能
有硬化的影响。硼的添加在低碳钢中是最有效的。
铬(0.5-18%):不锈钢的关键部件。超过12%的含量,铬显着提高了耐腐蚀性。该金属还提高淬透性,强度,对热处理的响应和耐磨性。
钴:提高高温强度和磁导率。
铜(0.1-0.4%):最常见的是钢中的残留物,也加入铜以产生沉淀硬化性能并增加耐腐蚀性。
铅:虽然实质上不溶于液态或固体钢,但有时通过机械分散在浇注过程中将铅添加到碳钢中,以提高机械加工性。
锰(0.25-13%):通过消除硫化铁的形成,在高温下提高强度。锰还可提高淬透性,延展性和耐磨性。像镍一样,锰是奥氏体形成元素,可用于AISI 200系列奥氏体不锈钢中作为镍的替代品。
钼(0.2-5.0%):少量发现不锈钢,钼增加了淬透性和强度,特别是在高温下。通常用于铬镍奥氏体钢中,钼可防止氯化物和硫化物引起的点腐蚀。
镍(2-20%):另一种对不锈钢至关重要的合金元素,镍以高铬不锈钢的含量超过8%。镍增加强度,冲击强度和韧性,同时提高耐氧化和腐蚀性。当少量加入时,它也会在低温下增加韧性。
铌:具有通过形成硬质碳化物来稳定碳的好处,因此常常在高温钢中发现。少量的铌可以显着提高钢的屈服强度,较小的拉伸强度,以及对中等的沉淀强化影响。
氮:增加不锈钢的奥氏体稳定性,提高这种钢的屈服强度。
磷:磷通常添加硫以提高低合金钢的机械加工性。它还增加了强度并增加了耐腐蚀性。
硒:增加机械加工性。
硅(0.2-2.0%):该类金属提高强度,弹性,耐酸性,并且导致更大的晶粒尺寸,从而导致更大的导磁率。由于硅在
生产钢中使用脱氧剂,所以几乎总是在所有等级钢中发现一定百分比。
硫(0.08-0.15%):少量添加硫可提高机械加工性,不会导致热量短缺。由于锰硫化物比硫化铁具有更高的熔点,因此加入锰热量进一步降低。
钛:提高强度和耐腐蚀性,同时限制奥氏体晶粒尺寸。在钛含量为0.25-0.60%的情况下,碳与钛结合,使铬保留在晶界并抵抗氧化。
钨:产生稳定的碳化物并精制晶粒尺寸,以增加硬度,特别是在高温下。
钒(0.15%):像钛和铌一样,钒可以产生稳定的碳化物,从而提高高温下的强度。通过促进细晶粒结构,可以保持延展性。
锆(0.1%):增加强度并限制晶粒尺寸。强度可以在非常低的温度(低于冰点)下显着增加。含有高达约0.1%含量的锆的钢将具有更小的晶粒尺寸并且抗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