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国合格的不锈钢制品出口别国时为何总被质检不合格?
不锈钢知识很多做产品出口中国的知名不锈钢食具容器生产企业都有这样的疑问,在其本国内甚至全球消费者中都享有较高声誉的产品,为什么出口到中国就会发现质量问题呢?其实根本原因除了国内外标准有差异外,对标准的理解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其实美国、欧盟都没有明确规定与食品接触的不锈钢制品中可迁移的重金属合金元素的含量,而德国、意大利、法国等欧盟成员国对此却有着相应的法规要求。
可以知道的是,国内外对于不锈钢制品限制可迁移的元素种类不同,限量也是各有区别,甚至迁移试验浸泡条件也存在差异,所以这也导致各方的检测数据出现差异。所以产品出口至别国的不锈钢制品生产企业就有必要熟悉了解输入国的相关标准体系,这样才能顺利出口自家不锈钢制品。
在中国国家标准中马氏体不锈钢制品的铬含量受到豁免,在进口与食品接触的不锈钢制品的检验监管中发现,很多企业在申报时其实并不清楚自家的不锈钢产品是奥氏体还是马氏体,使得材质申报错误而导致最终不锈钢制品检验不合格。为便于企业进一步了解中国与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的国家标准,下面就来讲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锈钢制品》。
首先,该标准已经明确了不锈钢制品的原料要求,主要有主体材料要求和非主体材料要求,其中主体材料要求明确规定,以不锈钢为主体的食具容器和食品生产经营工具、设备的主体材料,要选择使用奥氏体型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型钢、铁素体型钢等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不锈钢材料制造,餐具和食品生产机械设备的钻磨工具等的主体部分也可使用马氏体型钢材料。换句话说,以不锈钢为主体的食具容器及食品生产经营工具、设备首先应选用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不锈钢材料制造。
其次,标准中也规定了制品的理化指标要求,其中有毒有害的重金属元素铅、铬、镍、镉、砷的析出量远比旧版标准要求更加严格,但如果用的马氏体型不锈钢材料,那就无需检测铬含量。标准还规定了添加剂和产品标识要求,添加剂应符合GB9685的规定,在产品或最小销售包装上应标识“食品接触用”和不锈钢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