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车体不锈钢板的发展与现状
不锈钢知识汽车行业中的不锈钢车体发展阶段主要有四个,其一是只有外车体板采用不锈钢的外板不锈钢车,第二种是碳钢底架的半不锈钢车,第三种是车体完全采用不锈钢材料,第四种是随着技术发展研发出来的轻量化不锈钢车体。
车体用不锈钢板
世界上最早在车体上使用不锈钢板的是美国Budd公司,它在1932年,研制出世界上第1辆不锈钢铁路客车。而到现在,一些发达国家,例如日本和德国等国家的铁路与城轨车辆普遍使用的是不锈钢或铝合金等材料,这是因为轨道车辆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向着轻量化及高档化,这也是以后轨道车的主要发展方向。
国内最开始生产不锈钢车的时间是在1987年,使用的太钢的0Cr18Ni9材料,采用传统的电弧焊工艺生产了2辆Rw22型软卧车,车体长度23.6m、宽度3105mm,它们均配属给了铁路武昌车辆段。
在2003,又制造了1列4辆地铁不锈钢车车体,这个车后来用在了北京13号线上。车体重量较碳钢车体减2吨左右,并通过静强度测试,这标志着我国己经掌握轻量化不锈钢车体的设计与制造。同年,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首列不锈钢城轨客车成功下线,这也是国内第1个时速达到100km的城市轨道客车。
而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受彼时经济水平的限制,国内需求量最大的还是各类碳钢车,对于不锈钢和铝合金等高档次车辆的需求基本上是没有的。而到90年代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市场上对于高档车辆的需求快速增长。
例如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的轨道交通车体多数是选用的铝合金车,天津市滨海快速轨道交通则选用的不锈钢车,北京2008奥运会前,为提升地铁车的档次,主要就使用的不锈钢车体,在铁路交通方面,广深线己经开行了瑞典生产的X2000不锈钢车。
但如果国产不锈钢车要想拥有大批量低成本的不锈钢车体生产,关键还是要解决掉不锈钢车体材料的国产化。日本与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不锈钢车大多使用的车辆专用的高强度奥氏体冷轧不锈钢板,该不锈钢板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与表面花纹均有相应标准。而国内这方面还有所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