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类不锈钢焊接加工工艺的注意点(下)

不锈钢知识
在焊接不锈钢加工工艺中,针对马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等不锈钢类型也有相应的注意事项,下面就来具体讲述下。

在焊接不锈钢加工工艺中,针对马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等不锈钢类型也有相应的注意事项,下面就来具体讲述下。

马氏体类型的不锈钢与覆盖层相比用于接合较少,并且用于建立耐磨材料。它们通常具有最小的层间温度。这种材料的一个普遍应用是使连铸机中使用的钢卷恢复原状。一旦辊子磨损超过某一点,他们使用马氏体钢丝重新表面。在轧辊开始焊接之前,使用焊枪或电阻加热器将轧辊加热到400至600华氏度。一旦焊接开始,温度不能降至低于预热温度。马氏体不锈钢在冷却时变得非常硬且脆,这对于耐磨性而言是非常好的,但是在制造时对于焊缝是很难的。保持高于最小夹层温度可以使焊缝周围的区域冷却得太快。

马氏体不锈钢焊接

马氏体不锈钢焊接

在焊接马氏体不锈钢时,必须达到准确的预热温度,并在焊接的整个过程中保持最低的层间温度。否则产品最终可能会出现裂缝。

和许多其他不锈钢品种一样,如果要加入马氏体不锈钢,可能会使用相同数量的填充金属。在某些应用中,奥氏体不锈钢填充金属可用于相应连接。对于经常放在碳钢上的覆盖层,410是一种标准的填充金属选择。但不论作业类型如何,马氏体填充金属焊接成功的关键在于预热和缓冷。

至于铁素体不锈钢,大多数都应用在汽车领域。在这个应用中使用的两个最常见的牌号是409和439。铁素体不锈钢的厚度通常在1/4英寸或更小,所以大多数焊接材料都是一次焊接完成的。这点非常好,因为焊接铁素体不锈钢是最成功的低热量输入,最高层间温度为华氏300度。如果违反了这条准则,那在高热量输入下,材料开始经历晶粒生长并且可能很快失去强度。在较不常用的焊接较厚的铁素体不锈钢中,要特别小心限制热量输入。除此之外,将填充材料等级与基础金属等级相匹配,并且焊接结果应该很好。

在双相不锈钢焊接方面,过多的热量也会对双相不锈钢产生不利影响,这主要因为双相不锈钢的化学成分的复杂性。这种不锈钢具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部分,这也使得选择填充金属有点困难。很多类型的双相不锈钢基础金属不能用作填充金属,这主要是因为填充金属比基础金属冷却得快得多。略微调整化学成分使焊缝具有与母材类似的强度和材料特性。
其中一个例子是2205双相不锈钢,一种含有一些镍的双相不锈钢。使用的填充金属是2209,因为它会产生与基体金属具有相似数量的铁素体和奥氏体的焊缝,从而引发焊接问题。另一个例子是2507双相不锈钢,此时可以焊接2594填充金属。

另外有时可能需要焊接不同的金属或未知的材料,例如在进行现场维修时。幸运的是,填充金属已经被专门设计用于这种情况的化学物质所开发。例如,想加入304L不锈钢和碳钢的情况并不少见。在这种情况下,请考虑使用309L填充材料,对于高达750华氏度的不同金属来说,这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对基本金属成分不确定,请考虑专门为维修开发的电极之一,如312不锈钢电极。这些焊接电极以各种商标命名,具有全面的兼容性,具有高强度,耐腐蚀性和延展性的化学成分。它们也与大多数类型的基本金属兼容。而事实是,312电极和其他像他们一样的工作。不足之处是它们可能要比标准的气体保护电弧焊(GMAW)电线高三到四倍。

在焊接不锈钢时,重要的是要监测焊接金属和母材的温度。如果不能保持在指定的温度范围内,就可能会遇到性能问题。焊接时有三种方法可以检查钢的温度:温度指示棒具有准确确认温度的长期记录。但是,它们的范围是有限的,并且对于每个目标温度需要不同的棒。

电子红外测温仪能够快速,远距离感测钢的表面温度。他们需要清晰的视线,这通常不是问题。有光泽的表面和其他与光线相关的条件可能会导致错误的读数,距离表面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但是大多数使用这种设备的人已经学会了适应这种怪癖。

电子表面温度探头提供了第三种温度监测手段。他们可以提供不同长度的手柄,让您触摸金属的阅读。有些也可以安装在工件上。运行测试焊接时,这是一个理想的设置,因为它可以连续监测温度,甚至可以在整个焊接过程中打印金属温度图。